搜索
收藏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面對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發表6周年之際
時間:2022-06-01 來源:淮南日報 作者:楊道文 鄭 莉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從最新出臺的《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中也可以看出,面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展現新作為。
在總結中國實踐、推動理論創新上展現新作為。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指出:“要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并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又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時代課題,內容由一變三,進一步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愿景,指引開辟了管黨治黨、興黨強黨的新境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勇于面對、緊緊跟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加快推進的時代步伐,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領先一步,立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等內容,講好中國故事,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宣傳員。
在服務科學決策、服務治國理政上展現新作為。6年前的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敝袊伯a黨治國理政既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理論指導、立場觀點和思維方法,又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把握時代脈搏、世界大勢和中國國情;既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中國問題、總結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又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及時反映時代呼聲,引領時代步伐,勇于面對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積極作為,要更加自覺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闡述,為有效防范和化解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各種重大風險,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和學術支撐。
在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升文化軟實力上展現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七一”講話時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五千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成長發展。從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中華文明經歷了數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留下了燦若群星、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這些都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的資源。面對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既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又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激活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其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壯大主流價值、主流文化、主流輿論,提升全民族的理論思維、知識素養、人文精神。
在服務國家對外總體戰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展現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泵鎸﹀e綜復雜、動蕩變革的國際形勢,從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歷程來看,有許多寶貴經驗值得認真、科學總結,例如高鐵高速等基建、脫貧攻堅、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抗擊自然災害、疫情防控,還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以及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協商民主、民主集中、黨內法規等制度建設,讓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和外國政黨大加贊賞,但是這些中國經驗還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好地總結提煉。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不但要以國際上聽得懂的話語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發好中國聲音。還要改變原來我們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局面,奮力打破西方獨裁的話語霸權,推動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還要讓世界接受中國話語、習慣中國話語,使中國話語成為世界話語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