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科學回答“四個之問”的光輝文獻
時間:2022-07-26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肖文婷 王小龍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背景下,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偉大實踐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我們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工作舉措和實際成效。
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一步科學回答“中國之問”,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代中國正經歷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一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通過“掌握歷史主動,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等專題,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一步科學回答“中國之問”,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偉大實踐,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充分體現我們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貢獻,進一步科學回答“世界之問”,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打開重要“思想之窗”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如何戰勝疫情?如何建設疫后世界?這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們必須回答的緊迫的重大課題。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復雜局面,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通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完善全球治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等專題,充分體現我們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貢獻,進一步科學回答“世界之問”,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打開重要“思想之窗”。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多場重要國際會議時強調,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呼吁各國攜起手來,共同佑護各國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事實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
生動彰顯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懷,進一步科學回答“人民之問”,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們黨全面而深刻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通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等專題,充分彰顯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懷,進一步科學回答“人民之問”,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黨領導人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也創造了人權保障史上的奇跡。2021年,按年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GDP達12551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包括養老、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等在內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且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2歲,位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深刻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進一步科學回答“時代之問”,為推進人類進步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這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積累了“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證,揭示了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揭示了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為開啟“歷史之問”和“時代之問”給出最科學、最準確答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通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等專題,深刻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進一步科學回答“時代之問”,不斷為推進人類進步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我們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