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筑牢防范“政績沖動癥”的堤壩
時間:2023-07-31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馮舟
這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對著力建強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作出重要部署,其中一項重點任務,就是要推動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解決好亂作為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刻,在五年一次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專門從干部隊伍建設的層面部署解決亂作為問題,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防止換屆后容易出現的政績沖動、盲目蠻干、大干快上以及“換賽道”“留痕跡”等現象,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走那種急就章、竭澤而漁、唯GDP的道路。然而,從實際情況看,總有一些領導干部容易罹患“政績沖動癥”,有的急功近利,熱衷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有的好大喜功,不惜寅吃卯糧、舉債度日;有的甚至虛報浮夸,搞統計造假、“虛假政績”;等等。干部干部,干字當頭,干事為本。走上新的領導崗位的干部,當然要思考怎樣盡快進入狀態、怎樣干出一番業績,回報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望。但是,如果違背發展規律,急于求成、蠻干亂干,那就南轅北轍、舍本逐末了。
導致“政績沖動癥”的原因很多,有思想認識問題,有能力不足問題,等等,根子還是政績觀出現錯位和偏差。政績觀是對政績的總體認識和根本觀點,解決的是“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對領導干部如何從政、如何干事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有的干部沒有解決好政績觀問題,把個人升遷看得高于一切,干工作不是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而是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勢”和“謀官”上,如此一來,自然就會患上“政績沖動癥”,干出一些荒唐事來。
防范“政績沖動癥”,最重要的就是推動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正確政績觀。就是要把為民造福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地,就是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就是要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真出業績、出真業績。根本在強黨性。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錘煉黨性,始終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涵養“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胸襟,增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真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關鍵在樹導向。強化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大力選拔那些堅持人民至上、為民造福,堅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做出突出業績的優秀干部,堅決不用那些華而不實、投機取巧、以權謀私的干部。要害在優考核。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優化指標設置、列出負面清單、劃出底線紅線,推動領導干部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得民心的事。重點在嚴監督。注重發揮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方面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和糾正政績觀偏差。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領導干部只有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始終堅持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從實際出發想問題、謀事業、干工作,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地搞現代化建設,才能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