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省委講師團著力推動基層理論宣講提質增效
時間:2023-11-07 來源:學習安徽網原創 作者:
省委講師團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對象化、場景化、藝術化、網絡化、互動化相結合,組建各級各類宣講隊伍,用活線上線下宣講陣地,開展形式多樣宣講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深入群眾。
堅持對象化,把宣講隊伍組建到基層。找準“要講”和“想聽”的結合點,整合各級優勢資源力量,根據宣講對象量身定制宣講內容、組建宣講隊伍,讓最合適的人宣講最合適的內容,提升基層理論宣講的針對性和到達率。比如,合肥市新站高新區用好全省入駐院校最多、集聚程度最高的高教基地優勢,組建“百名專家教授宣講團”,按照“學校出單、單位點單、教師接單”模式,開展“百人千場”理論宣講活動,內容涵蓋黨史、社科、思政、教育、心理健康、“三農”、藝術等多個領域,有效滿足廣大高校師生和基層干部群眾思想理論精神文化需求。
堅持場景化,把宣講陣地延伸到基層。推動宣講課堂從“會場”延伸到“現場”,深入到田間地頭、村(居)廣場、農家院壩、工廠車間、鄉村舞臺等基層一線,覆蓋到機關、企業、農村、社區、學校、兩新組織等各個領域,讓理論宣講深度融入生產生活。比如,阜陽市實施“十百千萬”五線宣講活動,組織市縣班子20多名領導干部到聯系鄉村、幫扶企業“包線講”,100名左右市直單位黨委(黨組)書記在本單位、本系統“條線講”,1000名左右專家學者、思政教師、社科工作者、記者編輯、好人模范“全線講”,10000名左右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文明實踐工作者等“一線講”,同步實施“在線講”,讓黨的“好聲音”直達基層群眾。
堅持藝術化,把宣講形式創新到基層。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融入嵌入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把理論深度與民生溫度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與引領需求結合起來,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小節目”講好“大道理”,達到春風化雨、動人心弦的效果。比如,安慶市以黃梅戲為主調,以鄉音為特色,從身邊典型、百姓故事等小切口入手,創排一批主題鮮明、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黃梅小戲、優秀劇目,用“唱”出來、“演”出來、“展”出來的藝術化表達讓理論宣講“活”起來、“鮮”起來、“實”起來。
堅持網絡化,把宣講精品傳播到基層。積極運用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著力構建融合“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切實打通“最后一公里”,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比如,充分發揮全省近20萬個“鄉村大喇叭”覆蓋范圍廣、收聽方便的優勢,每天早上、午間和晚間,用廣播播放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等內容,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千家萬戶、“播”進田間地頭。
堅持互動化,把宣講成效落實到基層。緊密聯系廣大干部群眾思想和工作實際,聚焦解決基層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明確宣講的側重點和切入點,采取“板凳會”“院壩會”“夜談會”等群眾樂于參與、易于參與的方式,回應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真正使黨的創新理論為群眾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比如,合肥市廬陽區把“一線為民工作法”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結合起來,動員全區140余名區委“一線為民”理論宣講團宣講員下沉一線宣講的同時,充分收集社情民意,主動靠前服務,扎實辦好每一件民生“小事”,推動解決一大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