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家常話”里傳“黨音”入民心 ——“舒城紅”宣講團創新宣講形式提升宣講質效
時間:2024-04-01 來源:皖西日報 作者:
在舒城縣高峰鄉東港村的會議室里,“舒城紅”宣講團成員童彤、郝詩妹、丁藝林正在解讀黨的最新理論政策。她們把政策解讀與群眾關心的民生話題結合在一起,把“書面語”轉化為群眾喜歡的“家常話”,讓大家從一個個接地氣的“故事”中,學報告、講政策、談發展。
這是“舒城紅”宣講團開展宣講的一個生動場景。為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舒城縣組建“舒城紅”宣講團,打造“舒城紅·一十百千”宣講體系,構建“舒城紅·一三四”宣講工作機制,完善宣講“舒城紅·四張清單”,著力解決“誰來宣講”“怎么宣講”“宣講保障”等問題,掌握“尋常百姓”的話語特征,把“高大上”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接地氣”的生活話語,不斷提升理論宣傳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誰來宣講——打造“舒城紅·一十百千”理論宣講體系
“我們著力打造‘舒城紅·一十百千’理論宣講體系,解決了誰來宣講、宣講什么、在哪宣講等問題。”舒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倪敬云介紹,“一”就是打造“舒城紅”理論宣講網絡平臺,將“云資源”變為實資源,以短視頻、直播等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圖文、音視頻素材形成全媒體傳播矩陣效應,將理論宣講向線上延伸。
“2023年以來,我們通過‘舒城紅’抖音平臺共制作宣講短視頻40多期,開展理論宣講直播20多場次,視頻瀏覽量達到千萬。”舒城團縣委副書記汪君自豪地說。
“《文化強縣建設的思考》《融入長三角的優勢與劣勢探析》《舒城縣紅色資源保護與利用》,這是高質量的三篇調研報告,獲得獎項理所當然。”舒城縣委黨校副校長馬玲對三篇調研報告稱贊不已。
這是“一十百千”開展十大方面理論調研活動調研報告評選的一個場景。舒城縣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工業發展、招商引資、社會治理、衛生健康、教育改革等十個方面,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并評出一、二、三等獎,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我們整合縣內紅色基地安菜山烈士墓、第二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舊址、胡底烈士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百公里理論惠民紅色宣講線。”倪敬云說。
舒城縣準確提煉,深度挖掘,打造各個紅色景點宣講品牌,讓理論宣講更有特色,更接地氣。如新四軍四支隊舊址宣講的主題是:艱難歲月、信念支撐;龍河口水庫的宣講主題是:自力更生、犧牲奉獻;胡底烈士紀念館的宣講主題是:堅守信念、生死何懼;吳展烈士紀念館的宣講主題是:英勇斗爭、對黨忠誠;特支舊址的宣講主題是:勇走新路、敢于勝利。
該縣組建千人理論宣講隊伍,形成“縣鄉領導+知名專家+基層干部+媒體記者+鄉村名嘴”的理論宣講格局,多點布陣全力打造“1+11+N”特色宣講團隊。其中,“1”即成立縣委理論宣講團;“11”即根據行業特點組建教師、紅領巾、醫務工作者、公安干警、干部、文藝家、勞動模范等11支縣級理論宣講隊伍;“N”即各地各單位根據自身實際和資源稟賦,積極吸納、培育優秀理論宣講人才,建立各自特色的宣講團隊。目前,千人“舒城紅”理論宣講隊伍活躍在城鄉,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
怎么宣講——構建“舒城紅·一三四”理論宣講工作機制
“理論宣講工作要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就要根據新任務新要求,推動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平臺載體創新。”倪敬云說。
舒城縣完善“一個系統”建立理論宣講工作激勵創新機制、評價考核機制,以賽促講,以訓提升,建立一套管理體系,實現工作推進全要素統籌,對宣講員的成長成才進行全周期培訓。同時,還建立“三項機制”,即傳幫帶機制,由資深專家、宣講名家帶學徒開展宣講;結對制,推動縣委講師組、縣委黨校、縣委史志室等單位與民企、社區、鄉村開展理論宣講結對,互學共建、互助提升;賽馬制,舉辦不同形式的理論宣講大賽,以積分制評出一、二、三等獎,推動宣講水平的提升。目前,舒城縣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百公里理論宣講點、大篷車流動理論宣講點、田間地頭宣講點等四個陣地,廣泛開展宣講活動。“今年以來,我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共開展宣講活動十余場次,受教育群眾達1200多人次。”張母橋鎮宣傳委員劉正根說。
宣講保障——建立理論宣講“舒城紅·四張清單”
舒城縣將理論宣講工作作為黨委(黨組)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基層黨建、文化建設、鄉村振興等統籌謀劃、一體推進。
建立理論宣講內容清單。結合宣講的重點,定期列出宣講的重點內容,以清單形式便于基層黨委逐項抓好落實;建立理論宣講責任清單。明確鄉鎮黨委書記、宣傳委員、其他班子成員、村支部書記在理論宣講中的工作責任,讓理論宣講工作每項任務都責任到人;建立理論宣講整改清單。將理論宣講存在的短板和問題納入清單,逐條整改,逐一銷號;建立理論宣講負面清單。對理論宣講工作敷衍了事、應付檢查、形式主義的問題建立嚴肅的約束和處理機制,確保理論宣講工作落地見效。
“在基層理論宣講的實踐中,我們得到了很多啟示,一是理論宣講要與創新相結合,二是理論宣講要與網絡相結合,三是理論宣講要與有效的工作機制相結合,四是理論宣講要與豐富的語言相結合,五是理論宣講要與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人才強,則宣講強。”倪敬云總結道。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