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濉溪:探索新時代基層理論宣講新路徑
時間:2024-11-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基層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通過“鄉村小喇叭”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探索出一條新時代基層理論宣講新路徑。
該項目由臨渙鎮法律服務所主任王士宏發起。王士宏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宣講高手”,從1997年開始,他就在臨渙文昌宮、茶館擔任義務講解員。2016年6月,王士宏以臨渙鎮12家茶館為陣地,發起成立了“鄉村小喇叭”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獲評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他本人獲評2023年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為全省唯一入選者。
“小陣地”搭建“大舞臺”,傳統陣地“活”起來。臨渙鎮是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所在地,也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遠近聞名的“古茶鎮”,當地群眾也保持著在茶館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傳統。“鄉村小喇叭”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項目充分結合茶館人流量大、受眾多、信息傳播快的特點,將其開辟為志愿服務活動的新陣地,把茶館打造成開展理論宣講的“微平臺”和聯系服務群眾的“主陣地”,使項目開展更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
“小團隊”煥發“新活力”,宣講隊伍“強”起來。通過從不同職業和群體中選拔有理論基礎和宣講能力的同志,挖掘宣講“新面孔”。2021年,王士宏又創新了“移動茶館”宣講新模式,和志愿同伴到周邊等地巡回宣講,進一步拓展宣講工作覆蓋面。聯合茶館業主,通過對部分茶館內外部進行簡單的裝飾修繕,定期在茶館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活動。根據群眾需求提煉的“一杯茶七步調解法”,成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有效做法和知名品牌。
“小載體”匯聚“大能量”,宣講形式“連”起來。“鄉村小喇叭”宣講員們跳出傳統“說教”的宣講方式,融合淮北大鼓、梆子戲、柳琴、墜子等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讓理論宣講和文藝活動相結合,深受當地群眾喜愛。采取理論宣講和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進鄉村、非遺進校園等活動,以文化傳承堅定文化自信,讓宣講更有力量。在王士宏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從“品茶客”變成“泡茶人”,紛紛加入“宣講+調解”團隊。
“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宣講內容“實”起來。去茶館的茶客大多是當地百姓,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鄉村小喇叭”宣講員們用通俗易懂的鄉土語言,以“拉家常”的方式展開,讓群眾愿意聽、聽后受啟發。“鄉村小喇叭”宣講員們經常“泡”在茶館,用心觀察社會百態,聽茶客訴說風土人情,收集整理勵志故事等,這些知識、案例、故事等寶貴資料成為日常宣講的豐富養料。(郜鋒 任文利)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