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顧集鎮:“家門口”的文明新風“說書人”
時間:2025-08-05 來源:文明界首 作者:
“群眾聚集在哪里,宣講課堂就開在哪里,由以前群眾‘跑腿’聽講座變為黨員干部下村入戶‘嘮家?!??!痹诎不帐「逢柺薪缡资蓄櫦傂×即澹“宓室粩[,宣講就開場。村民們聽得直豎大拇指:“以前聽宣講要去鎮里會議室,總覺得有距離。現在坐在家門口,邊喝茶邊聽宣講,不知不覺就聽明白了!”
自顧集鎮開展“小板凳課堂”以來,打破了傳統宣講模式,不設固定時間、不限時長,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只要鄉親們聚在一起,宣講就講到哪里,黨員干部與群眾圍坐在一起,黨員干部化身文明新風“說書人”,用“土話”、方言將“鄰里互幫互助 家和萬事興”的理念、把“以和為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變為貼近群眾生活、易于群眾理解的內容,通過面對面的形式,實現了文明宣講“零距離”。
“誰家兒媳悉心照料患病公婆被評為‘好媳婦’,哪戶人家主動騰出自家院墻繪制文化墻扮靚村莊,誰家帶著農具幫缺勞力的家庭搶收莊稼……這些故事我們在小板凳上說得熱鬧?!毙v志愿者感慨地說。從“被動來掛號”到“主動去問診”,宣講團成了傳播鄉風文明的“流動站”,宣講員們深入村文化廣場、農家小院,用村里的真人真事打動人。
顧集鎮秉持著“群眾在哪里,課堂就辦到哪里,學習就跟到哪里”的理念,瞄準“末梢”宣講小切口,將理論學習的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以“家門口”為載體,把“小板凳”搬到群眾身邊,通過開展微宣講,與群眾開展面對面、互動式宣講交流,既宣講精神內涵、解疑釋惑,又研究實情、指導工作,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掌握和收集群眾的需求。領導干部現場辦公,及時跟進及時反饋,推動高效解決群眾煩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顧集鎮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黨小組之家、文化長廊等多樣化陣地資源,積極組織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的特色宣講活動,通過理論宣講、送學上門等方式,不斷提升宣講隊伍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把黨的理論政策結合發展實際傳播出去,讓群眾聽得見、聽得懂、聽得順。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顧集鎮因地制宜將理論政策轉換為群眾“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的本土語言,把新時代黨的理論講活、講透、講進群眾心窩里,使理論宣講進一步入腦入心、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下一步,顧集鎮將以“家門口”宣講為抓手,把握基層理論宣講重點,推陳出新,豐富宣講載體和形式,真正推動理論之聲在基層落地生根。(陳曉浩)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