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合肥瑤海區:做好“前中后”文章 實現理論宣講“零距離”
時間:2025-08-15 來源: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王倩
理論宣講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凝聚思想共識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堅持“群眾在哪里,宣講陣地就延伸到哪里”,從“群眾視角”破題,以“前中后”全鏈條管理為重要抓手,多措并舉,真正做實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期謀劃:資源聚成聯動合力,構建“全方位”宣講體系
多元隊伍聯動,打造“立體化”宣講格局。充分整合轄區專家學者、基層干部、行業骨干、退休黨員、文藝志愿者等力量,組建“區—街—居”三級理論宣講隊伍,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作戰的強大宣講合力。瑤海區委宣講團聚焦重大主題開展專題輔導,為基層宣講工作把握方向、提供指引;“草根講堂”用鄉音俚語解讀惠民政策,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具親和力;“微語初心”宣講團秉持精準服務的理念,通過個性化定制宣講內容,實現“講與需”的精準對接;“龍耕四季”宣講團巧妙地將理論融入多種文藝形式,讓理論“活起來”“火起來”;巾幗宣講團則充分發揮女性細膩、溫情的特點,通過講述家風故事,凝聚“她力量”,讓理論宣講更具溫度和深度。
資源全域整合,拓展“生活化”宣講場景。瑤海區打破陣地資源壁壘,以全區理論宣講、社科普及基地為核心,積極拓展宣講陣地。將明光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雷鋒文化館、裕豐花市紅色商圈、“小個專”黨建示范街等陣地串聯,形成“15分鐘紅色圈”,讓理論宣講與街區文化深度融合。在文化廣場、居民小區、公園、地鐵站、驛站、書院等群眾日常活動場所,設立多個流動宣講點,打造了“固定+流動”相結合的宣講陣地體系,打破了“臺上臺下”的界限,讓理論宣講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而是隨時隨地都能與群眾“親密接觸”,讓理論傳播走進居民生活圈,走進群眾心窩里。
“中”期打造:靶向施策精準發力,激活“沉浸式”宣講動能
精準內容供給,增強理論“適配性”。深化“宣講+民生”模式,構建“需求導向、精準滴灌”的內容供給機制。通過“紅色家訪”“周四來說事”“網格破題會”等常態化渠道收集群眾關注熱點,針對不同群體特點設計差異化宣講方案和特色內容,將黨的創新理論、方針政策與征遷安置、防邪反詐、消防安全、孝老愛親等進行融合,切實提升宣講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針對老年群體開設“防詐騙知識講座”“政策解讀茶話會”;面向青少年開展“紅色故事小課堂”、紅色研學活動;為全職媽媽開設“編織手工宣講課堂”;針對新就業群體推出“歇歇腳”紅色驛站微宣講等,真正實現“群眾點單、宣講接單”。
群眾文化搭臺,提升參與“吸引力”。突破傳統宣講模式,構建“藝術化表達+沉浸式體驗”的傳播矩陣。以文藝創作活化理論表達,推出戲劇情景黨課《初心故事》、手繪彩色書畫《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等原創作品,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可感可觸的文化盛宴。深挖非遺文化資源,聯動廬州五藝工作室(吳山鐵字、葫蘆烙畫、廬州核雕、木板雕刻、水印),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技藝+理論”雙軌教學,讓群眾在體驗傳統工藝中感悟文化自信。加強節慶活動融合,將理論宣講融入“我們的節日·文化傳承”“全民閱讀季”等群眾文化活動,增強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耕地域文明,打造“沉浸式”宣講場景。依托瑤海工業文化底蘊,構建“歷史記憶+時代發展”的立體化宣講場景。以合肥東部新中心規劃展示館為核心,延伸打造馬合鋼高爐區工業遺址、馬合鋼廠房區等實景課堂,通過高爐遺址復原、老設備互動展覽、全息投影技術,全景呈現合肥工業長子從“滬企遷皖”到“融入長三角”的奮進歷程,生動詮釋瑤海產業轉型、城市更新、環境提升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同步開發“工業記憶”主題研學路線,組織群眾走進青年創意田園、物聯網科技產業園,在“舊址新生”的對比中感受發展脈搏。此外,結合老城區更新改造,在長江180等文化街區嵌入理論微景觀,通過“一墻一景一故事”形式,讓群眾在漫步街區時自然接受文化熏陶,實現“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宣講效果。
“后”期提升:品牌賦能長效發展,凝聚“協同化”宣講合力
突出品牌化引領,繪就理論宣講“一張圖”。學習“南通經驗”,實施“瑤海宣講IP孵化計劃”,計劃舉辦“宣講比賽”“十佳創新宣講案例評選”等賽事活動,挖掘培育“宣講名家”“百姓名嘴”“理論達人”,主動融入合肥市理論宣講“十百千”工程。打造《窗簾之約情景黨課》《工業遺產時光之旅》《聽見你的聲音》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課程,形成“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批人才、孵化一批作品”的鏈式效應。
強化跨部門聯動,構建“大宣講”生態圈。建立“1+N”宣講聯動機制,由區委宣傳部統籌協調,團委、婦聯、教育、文旅等多部門組成“宣講聯盟”,在陣地共享、隊伍共建、活動共辦等方面形成合力。聯合區教體局開展“思政名師進社區”行動,邀請轄區中小學思政教師走進社區開展宣講,并與社區宣講員結對備課,助力提升基層宣講員理論素養;攜手區文旅局打造“理論+文旅”精品線路,將勝利廣場、青年創意田園等場景轉化為宣講實景課堂;與區婦聯、團區委攜手深化女性、青年理論武裝,實現“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聲音”的宣講常態化。
推行數字化賦能,優化“云端”宣講新質效。主動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和傳播規律,把宣講移至視頻和“云端”,構建“云端”宣講新生態,推動傳統課堂“線上化”、線下活動“直播化”,讓群眾在“云端”聆聽黨的“好聲音”。建立“云端宣講庫”,在“瑤海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理論微宣講系列優秀短視頻,構建“線上+線下”“傳統+新興”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