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中流砥柱——抗日戰爭中的中國共產黨
時間:2025-08-19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蓉
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和民族內部軟弱渙散。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將它概括為六個方面。
第一,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東北各階層人民和愛國官兵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等各種形式的抗日隊伍。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共產黨在抗日義勇軍中積極開展工作,組織抗日武裝和十多支抗日游擊隊,1936年后陸續組建東北抗日聯軍。
中國共產黨堅決支持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先后支持淞滬抗戰、長城抗戰,支持和幫助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織北上抗日先遣隊,并于1935年12月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鼓勵知識青年到工農群眾中宣傳抗日,還支持救國會“七君子”的抗日愛國活動和綏遠抗戰。
第二,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5年,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主張停止內戰,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對日作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擴大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全民族抗戰爆發后,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翌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堅持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的軍隊和老百姓,為戰勝日本侵略者奠定了最廣泛、最深厚的群眾基礎。
第三,中國共產黨制定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正確的方向。1937年,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之后,黨在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瓊崖紅軍游擊隊除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9月25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晉東北取得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1000余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作《論持久戰》的長篇講演,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
第四,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和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八路軍三次分兵,走向華北,走向平原,把抗日戰火燃遍大江南北。1938年,新四軍開進皖中、皖南、蘇南、豫東等地,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敵后軍民的反“掃蕩”斗爭,牽制、消滅了大量日軍,成為中國堅持長期抗戰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支持。
第五,中國共產黨堅持發動和領導人民戰爭。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主張用愛國主義動員組織人民群眾參加抗戰,發動人民戰爭,堅決不當亡國奴;同時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疾苦,重視改善人民生活,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這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力量的源泉和堅實的基礎。
第六,加強黨的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建設,使黨成為民族解放的先鋒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堅持貫徹、執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如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戰略總方針、統一戰線政策,在戰斗中、在各項工作中都要爭當先鋒模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有可能實現,中國抗日戰爭才能勝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今天,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高俊翔